会议专题

腔内修复术中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处理

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repair,EVR)对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及夹层(thoracic aorticdissection,TAD)的治疗以其微创、迅速、安全、有效等特点正广泛被医患双方接受。但,近端锚定区条件是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修复术后效果保障的关键因素。由于主动脉弓的自然弯曲和弓上分支血管所供靶器官的特殊性,瘤体或夹层破口上缘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小于15mm时曾被认为是EVR的手术禁忌。但随着研究的深人,EVR正走向主动脉弓部复杂的解剖区域。人们正在以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医疗技术、不同的设备条件对这类复杂病变实施不同的手术方案。其目的是既保持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有效特点,又保证主动脉弓重要分支血管的血流不受严重影响,这些分支血管包括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 LSA)、左颈总动脉(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LCCA)和无名动脉(nominated artery, IA )。从技术层面上讲,人们正以两类技术处理主动脉弓的分支血管,一是EVR时应用腔内技术重建这些血管,一是EVR时结合传统血管外科技术重建这些血管。由于三支头臂动脉对靶器官供血的意义不同,造成在处理方式上也有显著差异。本文根据笔者临床经验并结合文献讨论主动脉弓部EVR时三支头臂动脉的处理方法。

血管腔内修复术 胸主动脉瘤 主动脉弓部 三支头臂动脉

郭伟 杨代华

国内会议

2007中国外科周暨第16届亚洲外科年会

北京

中文

117-118

2007-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