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支原体膜脂蛋白对人体免疫细胞的致病作用

支原体早在100多年前就有学者对它进行过研究,目前已发现的支原体达200余种。广泛分布于人类、动物、昆虫以及植物当中。绝大部分人和动物体内的支原体都属于支原体科中的支原体和脲原体属。由于支原体基因组非常小(仅580-2 200 kbp,大肠埃希杆菌基因组为46 400kbp),因此该微生物在生长和繁殖过程当中的代谢能力相当有限。在种系发生上,支原体是从革兰阳性细菌通过缩减其基因数目进化而来,因此支原体并非处于进化树的根下,而更可能是进化晚期的产物。本文主要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介绍LAMPS在支原休感染所诱发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从而为正确诊治支原体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支原体 膜脂蛋白 人体免疫细胞 致病机制

吴移谋

南华大学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国内会议

2007年中国目前重要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福州

中文

36-39

2007-1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