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传染病的危害及我国防制策略

传染病(包括人兽共患病)一直被认为是威胁人类生存与健康,阻碍社会及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危害之一。其在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流行程度是该社会或地区人口健康水准的重要指标,而将传染病的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是一个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传染病流行的控制能力也是社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我国是有多种传染病流行的国家,而且一些传染病的流行与危害还十分严重。2003年“SARS”的爆发几乎将整个国家的社会及经济生活置于瘫痪状态,其影响至今尤在。我国是结核病的主要流行区,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达10万以上。在寄生虫病方面,长江以南地区就有近100万以上的日本血吸虫带虫者时刻受着疾病的煎熬,而且每年的新感染病历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加。10年前,艾滋病对很多中国人来讲还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而今天艾滋病的感染率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如何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社会问题。人类社会是否还会经历1918年‘西班牙流感’那样的浩劫呢,科学家们的结论不是发生的可能性问题,而是如何做好充分的准备,尽最大努力将危害限制在最小范围内。艾滋病的广泛流行, “SARS”的快速蔓延以及目前禽流感所造成的恐惧都进一步告诫国际社会,传染病的流行没有地区和国界的限制。任何一个国家、民族还是社会都经不起传染病的危害。作为正在实现经济腾飞的中华民族更应加深对传染病的预防意识,提高预防措施的科学性和执行的力度。本文旨在对目前传染病流行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加强我国传染病预防措施提出一些见解。

传染病 发病机制 防制策略 临床治疗

陈启军

人兽共患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长春 130062,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北京 100730

国内会议

2007年中国目前重要人兽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福州

中文

13-19

2007-1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