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紫菜的遗传与育种
野生型坛紫菜叶状体经人工诱变处理后,在它们的叶状体中,出现了许多色彩发生变异的细胞,其颜色呈紫红,桔红,桔黄,黄绿,浅黄,灰褐色等颜色。大部份的变异细胞随后分裂形成块状的细胞块,但少数的变异细胞呈点状无规则地与野生细胞或其它变异细胞相嵌在一起。用酶解法处理含变异细胞的叶状体,获得大量的单离细胞和原生质体;在它们的再生体中出现了纯色的色素突变体和色彩变异细胞呈点状无规则地与野生细胞或其它变异细胞相嵌在一起的两类突变体。单色突变叶状体的活体吸收光谱。叶绿素a,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单色突变叶状体的单离细胞再生叶状体仍为颜色与母体相同的单色叶状体。从小单棵培养的雌性和雄性突变叶状体被培养一定的时间后,分别经过单性生殖形成纯系丝状体,从而获得突变体的纯系。一个桔红色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后,在杂合丝状体的F1代叶状体中,出现了4种颜色(2种为亲本色,2种为重组色),大量的色块镶嵌叶状体(色块最多为四块)以及少量的单色叶状体。由此结果得出:该桔红突变体含二个与色彩变化有关的隐性变异基因;坛紫菜壳孢子萌发的最初二次分裂为减数分裂,从而使杂合丝状体的F1代叶状体绝大部份为色块镶嵌叶状体。从得到的突变体中,选拔出多个含优良性状的坛紫菜优良品系。
坛紫菜 色素突变体 单性生殖 减数分裂 优良品系育种 人工诱变
严兴洪 李琳 陈俊华 有贺佑胜
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水产大学,上海 200090 东京农业大学,日本 东京
国内会议
浙江舟山
中文
107-113
2003-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