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荧光显微观察
利用HOECHST33258荧光染料对已固定的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及早期胚胎样品进行染色的方法,连续观察并记录了菲律宾蛤仔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细胞生物学过程。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的成熟未受精卵子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结合于卵子周围并开始进行顶体反应;精子入卵后去致密并且激发卵子恢复两次减数分裂,排放出第一及第二极体,完成成熟分裂;受精卵完全排放出第二极体的同时早期的精卵原核形成,随后二者相互靠拢,体积扩散膨大,在细胞中央位置形成各自的染色体组后完成联合;菲律宾蛤仔早期胚胎发育速度进程较快;在受精过程中存在极少数的多精受精现象。
菲律宾蛤仔 受精卵 早期胚胎发育 细胞生物学 荧光显微观察 减数分裂 第二极体
毕克 包振民 黄晓婷 王珏 方建光 刘慧
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
国内会议
浙江舟山
中文
68-72
2003-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