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考星在绵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5只健康小尾寒羊,采用i/w.和s.c.三种途径以替米考星10mg/kg b.w.剂量给药,进行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动物给药后在96h内分点采血,血浆样品处理采用甲醇沉淀,离心去蛋白,调节pH值并用氯仿提取替米考星;样品测定采用苯基柱,以反向HPLC测定绵羊血清中的替米考星浓度。结果表明,绵羊静注和皮下注射替米考星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i.v.,t1/2°0.55±0.18h,t1/2°12.19±6.88h,V10.86±0.83L/kg,Vb10.23±3.24L/kg,CIB0.65±023L.kg-1h-1,AUC1.29±0.41mg.L-1.h;s.c.T1/2ka0.15±0.04h,t1/2·2.48±0.50h,t1/2·30.34±10.31h,AUC136±0.11 mg.L-1.h,Tp0.70±0.06h,CMAX2.16±0.14μg/mL。研究认为,替米考星皮下注射和静脉给药在羊体内具有吸收和分布较迅速,消除缓慢,体内分布容积大,生物利用度较高的特点。结果对了解替米考星在绵羊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以及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替米考星 药代动力学 绵羊 临床用药 血清
张继瑜 李建勇 苗小楼 周绪正 李金善 李宏胜 董鹏程 徐忠赞 严新兴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新兽药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兰州 730050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台州 318000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学毒理学分会中国毒理学分会兽医毒理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
南京
中文
190-195
2003-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