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国外切割痕迹研究方法述评及其在湖北白龙洞的初步应用

切割痕迹是骨骼和牙齿(化石)上一种常见的表面改造痕迹,也是西方微观埋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西方学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研究实践表明: 切割痕迹是探索旧石器考古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研究者已利用切割痕迹材料在人类行为和古环境的重建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国内旧石器考古拥有非常丰富的切割痕迹资料,但系统的研究工作却几乎没有开展。本研究对西方学者常用的切割痕迹研究方法,特别是扫描电镜法和显微标准,以及切割痕迹研究的最新进展——早期人类左右手习惯的判断问题做了较全面的述评,以期促进国内的相关研究。最后报道了国外研究方法在湖北郧西白龙洞遗址材料上的应用情况,初步验证了部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并就国内切割痕迹研究未来的工作方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切割痕迹方法 白龙洞遗址 旧石器考古

王运辅 武仙竹 李海军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重庆 400047 重庆师范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重庆 400047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10004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国内会议

第十一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

太原

中文

195-211

2008-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