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汤山驼子洞堆积2007年发掘简报
继2000年在南京汤山直立人地点葫芦洞附近的驼子洞堆积中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后,2007年在驼子洞进行了新的发掘工作。这次发掘在大哺乳动物方面没有发现新的种类,但是通过筛洗新发现了十多种小哺乳动物化石。经过对出土标本的初步研究表明,动物群的组成以广布型动物为主、兼有北方色彩的成员及少量南方成员的过渡型动物群。驼子洞动物群的面貌与安徽繁昌人字洞动物群和重庆巫山龙骨坡动物群等最为接近,时代为早更新世。当时的草原面积较大,气候相对干燥,不同于葫芦洞南京人时代气候比较湿润的环境。因此南京汤山地区从早更新世驼子洞动物群时代到中更新世南京人时代气候环境经历了从干燥向潮湿转变的过程。
驼子洞 南京汤山 早更新世 动物群 哺乳动物化石
董为 房迎三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100044 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8 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8;南京博物院,江苏 南京 210016
国内会议
太原
中文
43-51
2008-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