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膜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膜技术是当代新型高效分离技术,以其节约能源和环境友好的特征,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水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共性支撑技术之一,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膜分离技术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过程工业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水平。 多年来,我国膜领域通过国家项目的支持和引导,在”十五”期间国内超滤、微滤已完成了产业化转化,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内的多项奖励,陶瓷微滤膜、超滤膜产品具备了与国际先进产品竞争的能力,在化工与石油化工、生物制药、纳米材料、环境工程等诸多领域推广应用数百套规模化装置;PVC 合金超滤膜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日产水量达30万吨的高雄自来水厂获得应用,反映出我国的超滤、微滤膜材料已具备在水资源等领域大规模推广的产业化基础;在反渗透和纳滤领域,通过对膜制备工艺和控制方法的研究,已成功生产出反渗透和纳滤膜材料,产品性能达到国外上世纪末同类产品水平;在渗透汽化膜领域,突破了渗透汽化脱水膜材料工程化的技术关键,乙醇脱水年处理能力达23000多吨,初步实现了工业规模的应用;在离子膜领域,全氟离子膜工程技术正在向产业化推进。同时,一些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膜材料,如TiAl合金膜和智能膜等也相继取得一定进展。这些进展反映出我国的膜领域研究与产业布局已从项目引进消化阶段步入了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本文将阐述膜技术在我国水资源、能源、环境和传统工业领域中的重大需求,分析制约我国膜技术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介绍我国膜领域近几年来在膜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并从战略角度探讨未来我国膜领域应优先研究的课题。
膜分离 反渗透 纳滤膜 离子膜
徐南平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9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3
2008-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