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与“人爱”——试论儒家核心概念“仁”的德译
儒家经典文本的德译,其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使古汉语原文文本中的思想,在德语中得到真实、贴切的再现。但鉴于中、德两国在文化、语言方面的巨大差异,要使无中国文化预设的德语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文本的真实意蕴,构成了古汉语文本德译的巨大挑战。“仁”或“仁爱”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是意蕴深刻、内涵丰富的文化负载词汇。德语中的dieMenschenliebe,即“人爱”一词与汉语的“仁”或“仁爱”,作为一种超出个体存在范围,由社会普遍接受并遵从的伦理规则,这两个词汇所表达的含义具有共同之处。但在深层含义上,却存在着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仁爱与人爱在施与和接受、爱与爱的对象关系方面。通过注释的翻译技术手段,可对这两个词汇的深层含义的异同进行简略解释,以达到使德语读者准确、深刻理解文本的含义的目的。
儒家文本 文化差异 儒家思想体系 词汇所表达 翻译技术 德语翻译
华少庠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9-22
2008-04-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