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语言规范化的外部因素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文中严肃指出:“社会上在语言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能容忍的混乱状况。”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中国大陆的语言运用又是怎样的呢?1992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请示》报告中指出:“目前,社会上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意识比较淡薄,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混乱现象相当严重,这种状况已经产生了某些不良影响。”当我们的脚步跨进21世纪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而且在有些方面反而更加严重。我们知道,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强盛的标志。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提出了规范化的问题,并花了不少人力物力,国家语言委员会、语文工作者也花了大量心血,然而其结果总不尽如人意。这就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究竟原因何在?只有找到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提高语言规范化的水平。从大的方面看,有语言内部的原因,也有语言外部的原因。本文仅讨论后者,且只拣主要的方面来谈。
语言文字 规范标准 影响因素
张先亮 郑娟曼 孙海霞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515-524
2005-1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