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DE-47和PCBl53联合作用的细胞遗传毒性研究
目的:研究2,2”,4,4”-四溴联苯醚(2,2”,4,4”-tetrabromodiphenyl ethers,PBDE-47)和2,2”,4,4”,5,-五氯联苯(2,2”,4,4”,5,-hexachlorobiphenyl,PCB153)联合作用的细胞遗传毒性。 方法:体外培养的SH-SYSY细胞暴露于2、4、8μmol/L PBDE-7或/和5umol/L PCBl53 24h后,采用MTT法、单细胞凝胶电泳法、胞质分裂阻滞法以及SDS-KC1沉淀荧光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DNA损伤、微核形成和细胞DNA-蛋白交联(DPC)形成情况。 结果:与单独剂量PBDE-47相比,联合染毒各剂量组核分裂指数(NDI)明显下降(P<O.05),微核率、微核细胞率和DPC显著增加(P<O.05),Olive尾矩增大(P<0.05),尾部DNA百分率升高(P<0.05)。≥4μmol/L PBDE-47+5μmol/L PCBl53联合染毒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相应剂量的PBDE-47和PCBl53单独染毒组(P<O.05)。≥2μmol/L PBDE-47+5μmol/L PCBl53联合染毒组微核率、微核细胞率、DPC均显著高于PCB153单独染毒组(P<0.05);≥4μmol/L PBDE-47+μ5mol/L PCBl53联合染毒组细胞NDI低于PCBl53单独染毒组(P<O.05);Olive尾矩和尾部DNA百分率仅8μmol/L PBDE-47+5μmnol/L PCBl53联合染毒组高于PCBl53单独染毒组(P<0.05)。析因分析显示两者在抑制细胞存活、诱导DNA损伤、微核和DPC形成存在交互作用(P<O.01),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 结论:一定剂量的PBDE-47与PCBl53联合可抑制细胞存活、诱导DNA损伤、微核和DPC形成,呈现细胞遗传毒性,两者联合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
PBDE-47 PCBl53 细胞遗传毒性 联合作用
夏涛 何卫红 高萍 徐志霞 徐八一 陈学敏 王爱国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系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30) 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止所(长沙410007)
国内会议
江苏徐州
中文
127-132
2007-1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