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遥感技术在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本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为手段,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根据黄河源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借鉴了联合国有关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即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框架。从景观尺度对黄河源区景观的压力-状态-响应进行分析,选择相关的空间格局分析作为指标,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遥感和GIS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方便、信息量大,以及在同一时间内覆盖面大的特点,可充分满足评价的要求,特别是在分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及源区水资源变化中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黄河源区TM遥感影像数据解译结果的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源区草地普遍退化,草地生态功能的减弱;湿地面积减少、冻土退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土地沙漠化程度加剧:水生态失衡。对进一步分析认识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内在因素和演变趋势奠定了基础。

遥感技术 景观格局 生态环境 环境质量评价

舒俭民 阿荣其其格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国内会议

第一届环境遥感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

云南丽江

中文

532-539

2003-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