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海洋环境遥感的发展

由于海洋环境在复杂的海洋动力下时空变化大,采用昂贵的调查船进行海洋环境实时检测几乎不可能。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航天技术事业的发展,卫星遥感已成功应用于测量海洋环境,已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和显示了应用潜力。 从80年代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海洋遥感技术的发展。1988年我国就发射了以气象和海洋应用为目的的气象卫星FY-1A,随后又发射了FY.1B,FY.1c和FY.1D卫星,这些卫星上都配置了测量海洋水色的通道。特别在2002年5月15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专用海洋卫星HY.1A,在卫星上安装有二个遥感器,水色水温扫描仪COCTS和CCD海岸带成像仪(CZI)。海洋环境的应用技术方面,早在1997年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建成了海洋水色遥感系统,同时,于2002年在北京建成了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这些遥感技术系统具有接收、处理、分发和应用FY-l,AVHRR,SeaWiFS、HY.1、MODiS和GEO卫星资料。近年来又发展了适应于我国海区的FY-1c,SeaWiFS和HY-1卫星资料的大气校正模型,提高了卫星测量精度。同时这些卫星资料已应用于海洋环境因子的监测,如温度、叶绿素、悬浮泥沙、黄色物质浓度和COD等,以及冰、赤潮等监视。 鉴于海洋卫星的作用日益增大,海洋卫星计划已列入国家系列卫星计划,我国将计划发射三个系列的海洋环境卫星,HY-1,HY.2和HY-3。HY.1系列卫星主要用于海洋水色和水温环境的探测,每2.3年发射一颗,卫星上将配置可见光和红外遥感器如COCTS和CZI。HY.2卫星系列主要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的探测,如测风、浪、流,将配置高度计、散射计和合成孔径雷达等。HY.3卫星系列将综合HY-1和HY·2的功能。 最后,讨论了发展21世纪卫星遥感监测海洋环境技术的建议。

卫星遥感 海洋环境 环境监测

潘德炉 朱乾坤 黄海清

国家海洋局海洋动力过程与卫星海洋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 31001

国内会议

第一届环境遥感应用技术国际研讨会

云南丽江

中文

3-10

2003-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