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H1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组胺为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的自体活性物质,以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粒细胞含量为高。组胺受体分为两种类型,即H1受体和H2受体两型。当H1受体活化时,可引起过敏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伴随的瘙痒,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效应,这些效应可被H1受体拈抗剂所阻断和拮抗。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组胺受体以后,即开始应用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治疗变态反应疾病,包括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等。从80年代起,在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新的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包括特非那定、阿司咪哗、咪唑斯汀、氯雷他定、两替利嗪等。目前又开发出了第三代H1受体拮抗剂,包括氯雷他定的活性代谢产物地氯雷他定、左旋西替利嗪、特非那定的活性代谢产物非索非那定等。

受体拮抗剂 不良反应 代谢产物

姜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剂科100045

国内会议

第19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

浙江温州

中文

450-451

2008-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