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外科ICU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关键

目的:通过对外科ICU内近两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针对主要的感染途径制定HAP预防的主要措施,旨在进一步降低ICU内HAP的发生率。方法:将2004年1至2005年12月间收住我科ICU、住院时间>48h、并具有以下特征之一的患者作为重点观察对象:①建立人工气道者;②APACHE Ⅱ评分≥12分;③伴有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④COPD、慢性支气管炎等其它肺部疾患者;⑤免疫功能低下CD4/CD8<0.9。气道护理工作由专职气道护理人员进行,2/周进行痰液采样及细菌鉴定,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登记.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HAP者79例,分离出致病菌263株,G-菌59.31%,G+菌28.90%,真菌11.79%。前三位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孢菌(51株)、鲍曼不动杆菌(46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1株)。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3.66%。结论:本院外科患者术后HAP发生与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密切相关,致病菌以G-菌为首。根据HAP的致病菌的特点,针对感染的几个主要环节进行重点的预防管理,并采用专人护理人工气道和呼吸机的方法,可望有效降低HAP的发生率并提高治愈率。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肺炎 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 病原学特征 人工气道 机械通气

叶向红 彭南海 王新颖 刘娣 江方正 李维勤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210002)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重症医学大会

成都

中文

571-573

2007-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