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内毒素刺激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放射受体分析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内毒素刺激下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PMEC)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型受体(ATR1)与其配体AngⅡ结合的放射受体分析法(RRA)。 方法:体外培养的HPMEC接种于24孔板,当细胞达到80~90%融合度后,饥饿24h用浓度为100ng/ml的LPS刺激8小时,用0.025、0.05、0.1、0.2、0.4、0.8、1.6、2.Ofmol八个不同剂量的放射性配体125I—Angu(TL表示其放射性)在板孔中与ATRl结合(存在或不存在5μgAngⅡ),然后γ计数仪计数,测定ATR1的总结合(TB)与非特异性结合(NSB),TL减去TB得游离放射配体(F),TB减去NSB得ATR1的特异性结合(B)。由TB与TL作图得ATR1饱和曲线;由B/F与B作图制作Scatchart曲线。 结果:随放射性配体125I—AngⅡ加入量的增加,NSB也相应逐渐增加,且由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得到NSB与加入125I-AngⅡ剂量呈直线关系(R1=0.9929);Scatchan作图得B/F与B也呈直线关系,其相关系数R2=0.9514,HPMEC上仅存在单一亲和力的AngⅡ受体,反应亲和力的Kd值为109pmol/5×105细胞,从Scatchart曲线与X轴截距得到ATR1的最大结合位点Bmax为29pmol/5×105细胞:ATR1饱和曲线分为两段,前段斜率较大随125I-AngⅡ加入量的增加TB增加明显;后端曲线较为平坦TB随125I—AngⅡ的增加变化不明显,125I-AngⅡ在1600pmol/5×105细胞到2000pmol/5×105细胞之间TB的增加与NBS增加基本相当,能使ATR1饱和的125I-AngⅡ剂量为1600pmol/5×105细胞。 结论:建立的RRA方法能得到ATR1的Kd与Bmax两个基本参数,可用于LPS刺激下HPMEC的ATR1功能研究。

内毒素 肺部炎症反应 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放射受体分析法

李红鹏 邱海波 刘玲 王连 丁惠民 杨毅 周韶霞 许德义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危重医学科东南大学急诊与危重病研究所(210009) 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重症医学大会

成都

中文

438-441

2007-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