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例腹腔开放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
目的: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对腹腔间室综合征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腹腔开放成为这类病人救治中的重要手段。营养支持特别是肠内营养能否安全有效的实施是影响这类病人的临床预后的关键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3年1月至2006年11月因ACS(重症急性胰腺炎、腹部创伤)行腹腔开放病人,其中使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超过3天的病人进入研究,分别在内镜引导或x线辅助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或手术进行空肠造口行营养支持。所有病人腹腔敞开后均以聚丙烯网覆盖,根据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决定EN开始时机和营养治疗方案。采用肠内营养输注泵连续输注方式,EN开始前、治疗中、结束时分别检测血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水平。10例病人检测氮平衡改变。使用HB公式及疾病和治疗情况下的应激因子计算或间接能量测定仪测定病人的实际能量消耗和呼吸商。 结果:共21例病人入选,住院天数为99.6±46.8天,EN实施时间共51.5±33.6天,EN开始于腹腔开放后8.8±5.5天。腹腔仍敞开时,使用间接能量测定仪检测实际能量消耗有10例(47%),病人EN达到的热卡为目标值的93%左右(80~105%)。按照HB公式加上应激因子校正后计算出实际能量消耗,其他11例病人EN达到目标热卡的95%(83~100%)。三项蛋白治疗前低于正常值,但经过肠内营养支持后三者都有较大提高,其中纤维连接蛋白增加明显。10例病人氮平衡结果为-30.4±4.5g/d。21例病人EN期间,无1例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其它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腹泻、腹胀等经过处理均能够缓解。 结论:经过这一组病人的临床应用,腹腔开放病人的肠管虽外露,但在感染得到控制,外加聚丙烯网的覆盖,对肠管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了损害。同时,及时的给予肠内营养肠粘膜和肠壁组织得到了营养和循环的改善,使组织修复功能趋向健康。因此肠内营养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腹腔开放肠管外露病人,改善预后、减低费用。
腹腔间室综合征 腹腔开放 肠内营养支持 危重症病人
王新颖 李维勤 赵允召 任建安 李宁 黎介寿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外科ICU(210002)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352-355
2007-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