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应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目的:评价经导管置人室缺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全组600例,年龄3~56(6.24±23.25)岁,体重8.3~59(20.12±6.15)kg,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示VSD直径为2.63~14.36(4.58±3.47)mm。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人室缺封堵器封堵VSD。术后24小时、1周、1个月、3个月、1年、2年和3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600例VSD直径的B超测量值为2.63~14.36(4.58±2.47)mm。造影测量值为2.88~14.12(8.78±3.54)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4~16(9.58±2.11)mm。800例封堵器置人均获得成功,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行TEE及左室造影显示无残余分流。术后1周、1月TTE示无残余分流。600例完成3月随访,350例完成2年随访,150例完成4年随访。TTE显示VSD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左室缩小,主动脉瓣、三尖瓣无反流。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心脏缩小。 结论:经导管置入室缺封堵器治疗V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先进及封堵效果确切等优点,适合于各年龄组膜周部室缺的介入治疗。但其临床应用的远期疗效尚需继续观察。

心脏 室间隔缺损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封堵术 导管治疗 介入疗法

左健 易定华 俞世强 崔会丽 薛卫斌 杨秀玲 马爱英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外科,西安,710032

国内会议

首届西部胸腔微创外科手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86-87

2007-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