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细胞色素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的关系

目的:研究结肠病变时细胞凋亡途径及线粒体在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以了解其在结肠癌生物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60例结肠癌肠癌细、19例结肠腺瘤(腺瘤组)组织中内源性促凋亡蛋白细胞色素C mRNA的表达。并对其中4例结肠癌、6例结肠腺瘤以及7例正常肠黏膜(正常组)细胞线粒体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细胞色素c mRNA在肠癌组、腺瘤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3%(52/55例)、73.7%(14/19例),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癌组细胞色素C mRNA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Duckes分期等因素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分化程度的升高,阳性表达也逐渐升高;低、中、高分化结肠癌阳性表达率次第为87.5%(14/16例)、93.9%(31/33例)及100%(11/11例)。细胞线粒体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所见:细胞色素c呈高表达者,肠癌组及正常组均为50%(2/4),腺瘤组为66.7%(4/6)。 肠癌组线粒体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基质不均匀,嵴发育不良且分布不均,少数线粒体膜破裂,但内质网结构良好。腺瘤组大部分细胞线粒体丰富,规则,卵圆形,大小较一致,嵴发育良好,但基质不均,少部分线粒体嵴有断裂。正常组线粒体嵴发育良好,基质均匀,少部分线粒体嵴有断裂。粗面内质网丰富。 结论:结肠病变时,可见线粒体受损,其外膜破裂,基质外溢于细胞浆,说明结肠细胞凋亡主要属于内源性凋亡(或称Ⅱ型凋亡)。

结肠癌 细胞凋亡 细胞色素C 细胞线粒体 原位分子杂交 超微结构

陈乃玲 陈昊 白玲 张昶 赵文海

1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研究所 北京 100700 2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002

国内会议

2007全国肿瘤转移学术大会

上海

中文

70

2007-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