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上海地区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链球菌分子进化学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肺炎链球菌中大环内酯类高耐药菌株的遗传背景和可能的进化路径。 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47株临床分离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链球菌(MRSP)进行同源性分析,并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其中6株多重耐药MRSP进行分子进化学分析,结合血清分型推测其来源及与国际流行克隆株的关系。 结果:①上海地区ermB和mefE-基因阳性大环内酯类高耐肺炎链球菌中存在流行克隆A型(45%)、B型(17%)。②PFGE图谱A型的6株多重耐药MRSP菌株都属于亚洲流行克隆cc236(Taiwanl9F-14clone)。③上海地区发现一个新的MLST型别ST2116(15-16-19-15-6-20-125),推测其由CC236经基因水平交换进化而来。 结论:上海地区大环内酯类高耐肺炎链球菌的快速增加部分是由于耐药克隆株的播散,同时抗生素作用压力下基因的水平交换使得耐药克隆株不断进化。耐药菌株的克隆播散和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共同导致了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高度耐药。

抗菌药物 大环内酯 细菌耐药 肺炎链球菌

吴文娟 蒋晓飞 张泓 胡付品 韩立中 朱德妹 倪语星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学检验科,201508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验诊断中心 上海,20004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 上海,20004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上海,20004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科 200025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

上海

中文

161-165

2007-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