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方法:以甘肃中医学院、西北民族学院两所高校2000-2001级在校大学生(分别为医、护、理、文)做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问卷方式测查SCL-90、EPO、影响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调查表、挫折量表进行临床心理评估。 结果: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SCL-90表明:在强迫症状(1.69±0.61/1.79±0.54,t=4.57 p<0.01)、人际关系(1.76±0.67,1.66±0.55,t=4.41,p<0.01)、抑郁症状(1.57±0.61/1.52±0.51,t=2.39,p<0.05)、精神病性(1.36±0.47/1.4±0.49 t=2.08,p<0.05)4个因子上。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显着性。EPQ量表中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有N型个性、恋爱情况、独生子女、人际关系、心理测评5种因素。挫折对心理健康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挫折耿耿于怀、受过精神折磨、家境贫寒困苦、青春期性困惑、体象困扰中的容貌、体象困扰中的其它、人际关系紧张、理想现实不了8项因素。 结论:心理健康是个体成长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是一种全方位的、集多种教育形式为一体、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目的。心理健康的两个基本任务是心理学教育课程的开设和心理疏导,亦不可忽视心理测试(验)的开展。
大学生 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分析
陈林庆 石洲宝 刘敏科 彭晓明 唐珂 李向丽 张立琴 王彦成 李丹琳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心理科 甘肃省心理卫生协会 西北民族大学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315-317
2007-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