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加工能力
目的:探索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加工能力。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根据ICD-10诊断标准筛选出53名阅读障碍儿童,按照年龄、性别、家庭一般状况等匹配条件,按1:1的比例选择同班级53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根据汉字特点,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比较两组儿童完成图形视觉加工任务和汉字视觉加工任务的正确率和平均反应时。结果:阅读障碍儿童图形视觉辨别任务的正确率(0.79±0.10)低于正常儿童(0.81±0.08),平均反应时(2511.14±495.06)长于正常儿童(2332.61±599.81),但差异均未检出显着性意义(P>0.05);阅读障碍儿童汉字视觉辨别任务的正确率(0.93±0.06)低于正常儿童(0.96±0.05),差异未检出显着性意义(P>0.05),平均反应时(1723.29±387.75)长于正常儿童(1 584.72±321.75),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视觉加工能力对汉语儿童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够显着,视觉加工能力可能只是汉字识别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 视觉加工能力 阅读障碍儿童 阅读能力 汉字识别
卢珊 吴汉荣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430030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158-161
2007-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