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肿瘤学、心理学和社会医学相结合的干预措施,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有效性,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639名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72人和对照组367人,干预组成功随访的研究对象为254人(随访率为93.38%),对照组为330人(随访率89.91%)。采用专家指导下的系统抗癌和群体抗癌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接受躯体功能康复诊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干预期为2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焦虑自评量表(SAS)作为测查工具,对恶性肿瘤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及情绪变化进行比较;干预前后用EORTC-QLQ-C30改进的生命质量评定量表评价生存患者的生命质量。而对照组则处于自行康复状态。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生存质量改变量的差异。结果:两组评分比较中,干预组在各维度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在控制了年龄等不均衡因素后,干预组在生存质量总分、心理状态、家庭社会功能及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差值是17.01±2.02、6.94±0.84、2.00±0.56、1.87±0.31,提高的程度仍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心理健康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焦虑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在改善心理健康及焦虑情绪可起到明显作用。多学科联合的综合康复干预方法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心理干预 恶性肿瘤患者 生存质量 心理健康

何小梅 朱昌明 张荣荣 陈明辉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610041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心理卫生中心610041

国内会议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

南昌

中文

69-72

2007-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