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外伤性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脊髓空洞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影响形成的一种以充满液体的异常空腔为特征的脊髓内异常液体积聚状态,有多个临床术语用于描述脊髓外伤后发生的囊性变,如外伤性脊髓空洞、外伤性脊髓上行性囊性退变、外伤性进行性脊髓病和外伤性囊性脊髓病。其中外伤后脊髓空洞症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一种囊性退变,常发生于脊髓损伤的原发部位,可向邻近脊髓节段扩展。这种充满囊液的空洞引起局部脊髓内压力增加,损害上行或下行的神经通路,可使症状加重或恶化。如何早期诊断脊髓损伤后的脊髓空洞症目前仍未得到统一的共识。本文认为,在脊髓损伤后数月以后,如出现疼痈或新的神经症状,即应高度怀疑本症的发生,及时的MRI检查可避免误诊。对于治疗,目前争论较多,特别是对引流的指征。虽然有多数学者认为分流术对防止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有重要作用,但另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意见相左。有的认为引流术神经功能所恶化,可能与引流术导致了脊髓-硬膜之间的栓系或脊髓内置入异物或手术创伤有关。对手术以及非手术病人进行的长期随访发现,两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因此,本文认为除非有巨大的空洞或出现严重的神经损害和疼痛,一般不宜作为首选而考虑手术。本组病例采用“椎管再次减压并大网膜脊髓移植术”,取得了一定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脊髓空洞症 临床病理 神经损伤 外伤性

聂海图 李涛 张文斗 郊风琴 张群玲

河南科技人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河南省洛阳市景华路24号 471003

国内会议

第20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年会暨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

济南

中文

357-358

2007-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