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保合太和”:《易经》与21世纪人类文明的展望

本文从以下方面论述: 一、中世纪“以神为本”,现代则“以人为本”。 二、天地人三才和合的“人文”与勘天役物的“人本”。 三、彻底主体对象化下的工具理性与从“我与它”落到彻底的“它者”。 四、失去了“生命安宅”是整个工业化、现代化后的一种病症。 五、对象化的彻底掏空,主体成了虚无的存在状态。 六、新时代的新思潮:把人摆在天地之间去体会这个世界。 七、《易经》的情境逻辑:内外通贯、主客不二、体用一如。 八、讯息论、场论与《易经》可以关连起来理解。 九、从“不可说”而“可说”,“可说”而说”进而“说出了对象”。 十、“察心念之几、体造化之微”与“宇宙之序、理智之体”不同。 十一、《易经》传统着重“阴阳和合、乾坤并建、两端一致”。 十二、从“以母性取代女权”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十三、从“各正性命”到“春秋大一统”:“道法自然”。

保合太和论 《易经》 21世纪 人类文明

林安梧

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

国内会议

第三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78-294

200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