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王船山以佛喻诗释义

体系是自我封闭的,但是它也会吸收大量的公共概念。这些公共概念经过诠释获得独特的内涵和逻辑关系,而转换为体系概念。同时,它们又不可避免地带入公共性的意义和关系,从而向公共体系敞开。体系的敞开性取决于它对公共概念的接纳程度。正因为中国古典诗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公共概念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看到,它具有很明显的公众性。从中国古代诗论家的表述中,我们也许将会发现一个敞开性的公共体系。 公共概念不仅共在于不同主体的叙述中,也共在于不同思想的体系中。但是,概念的公共性却是相对的。比如“现量”、“取影”,它们共在于法相宗思想体系,但对于其他佛教宗派和儒家道家来说就不是公共概念。何况,它作为一个诗学概念,就更不具有公共性了。而且它们在王船山诗学中已获得了法相宗体系之外的独特内涵和逻辑关系。这样,船山诗学中的这两个概念便具有很强的私人性。此外,我们通常会忽略公共概念在转换为个人的体系概念时所发挥的建构功能,比如,同样是以佛喻诗,“诗道在妙悟”和“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这两句话,在严羽诗学中所起的表述功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都是我们在分析船山诗学中出现的佛家概念或语汇时要注意的。

王船山 佛教 诗学 释义 公共概念 体系概念

羊列荣

复旦大学

国内会议

复旦大学第二届中国文论国际研讨会

上海

中文

310-318

2005-07-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