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批评的本色论——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本色批评初探
本色自宋代进人文学批评的话语世界,迄元及明,渗透进不同文类的批评领域,词曲批评是较为人注意。于是,有关本色的论述和思考,亦只倾斜于韵语范畴。事实上,本色也辐射于明代的古文批评,这方面则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的本色批评尤其备受忽略。在《唐宋八大家文钞》的作家和作品批评的实践过程中,本色的批评极为瞩目。然而,茅坤未叙论本色的观念,也没有在序跋及其它单篇的文论著述之中提出本色一词,如果草草阅读,便容易滑过。其本色批评之沉埋四百年而不显,主要原因在此。 勾稽《唐宋八大家文钞》的本色批评,加以归纳和分析,以显示其特色和意义,是本文的主要任务。至于疏理唐顺之的本色论,澄清向来的误解,无疑极为重要。理顺唐顺之和茅坤之间有关本色的认知差异,方能显示《唐宋八大家文钞》本色批评的独特性。
古文批评 本色论 明代 茅坤 《唐宋八大家文钞》
邓国光
澳门大学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269-289
2005-07-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