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的思索——人道主义思想与我国死刑行刑制度的对接和完善
佘祥林一案,引发国人对我国死刑制度的深切关注。试想,倘若佘真的被执行了死刑,那绝对是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政治生活来说是一个不和谐的杂音,易于导致国人对我国司法公正的质疑。因此,死刑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是构建和谐社会整个乐章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重要章节。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角度讲,我国逐步减少并且最终废除死刑是应然选择。然而,从我国政治制度、法治文化及治安现状等国情出发,以“少杀”、“慎杀”为原则的限制死刑制度也是我国现阶段的实然选择。本文探讨的内容包括:一、实然命题:从“死刑存废论”到“死刑行刑人道论”;二、历史进程:死刑行刑从暴虐、残酷逐步走向轻缓、人道;三、现状考察:我国现有死刑行刑制度检视与反思;四、刑罚理念:人道性原则是死刑行刑的基本原则等等。
人道主义 死刑制度 人道性原则 刑罚理念
郭庆茂
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225-235
2006-12-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