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四——五年哈萨克王位承袭问题与清廷的对应方针
在研究清王朝对西北边疆的治理时,与哈萨克各部的关系及其治理政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清哈双方的正式接触始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通常把阿布赉向清廷递交归诚表文看作双方政治关系建立的标志。不过对于这种政治关系的性质,历来有“藩部”说与“属国”说的差别,而近年的一些研究注意到这一双方关系中的某些特殊性,提出哈萨克属于“外藩的外缘国”,“准外藩性质的存在”,或者采用“名义藩部”一词来表述其状况。关于这些见解,当然还有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必要,但是他们看到对清朝与哈萨克各部的关系不能简单套用通常所说的“藩部”或“属国”概念来界定,强调该关系中存在着多元的、相互交错的因素,而这也正是满族出身的清王朝在治理西北内陆边疆上的特色之一,显然是有见地的。只是目前已有的研究多属于对该关系的总体上的勾勒,而要更准确并动态地加以把握,则还需要从清哈政治交往的各个环节,如朝觐、人贡、册封、致祭、边界纠纷及其处理等方面人手,通过不同时期的不同个例来具体剖析并进行横向的比较,才可能使这一研究逐步走向细化和深化。本文论述了笔者以嘉庆四——五年间(1799年一1800年)哈萨克王杭霍卓之爵位的继承问题为例,具体考察清朝处理这一问题的前后经过,进而探讨清朝在哈萨克部汗王的封爵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以及有关方针、对策所反映出来的清哈关系的性质特点。
嘉庆时期 哈萨克王 王位承袭 边疆治理
华立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1-192
2005-08-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