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燕山仍旧窦公无”--读红零札

有正本(戚序本)《石头记》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回前总评有题诗云:请君着眼护官符,把笔悲伤说世途。作者泪痕同我泪,燕山仍旧窦公无。这首诗也见于蒙府本第四回回前总评。结末“燕山仍旧窦公无”一句,用的是有关五代人窦禹钧的典故。 迄今人们对这一句诗以及全诗的解读不完全相同,而对诗中所用典故的出处则并无异议。但是,现在欧阳健先生对此成说提出了挑战。他在其近著《还原脂砚斋--二十世纪红学最大公案的全面清点》(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中,用了六页多的篇幅约六千多字来论证“燕山窦公”指的不是五代的窦禹钧,而是东汉的窦宪。 本文以为,这首“题诗”的主旨既不在于强调“护官符”的重要性,更不是感叹“它所写的故事连同它的作者都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而是要表达题诗者对于“护官符”的批判。 在对这首“题诗”主旨的理解和阐述上,欧阳先生和某些研究者似都存在一定的偏颇之处;而在对“燕山仍旧窦公无”一句中用典的解释上,欧阳先生由于误认为这是“一首时代性隐藏较深的‘题诗’”,从而求之过深,结果反而酿成大错。
《石头记》 回前总评 题诗解读 窦禹钧 典故
曦钟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国内会议
江苏扬州
中文
482-486
2004-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