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视感、声闻、记忆探讨《诗经》诗形、诗韵

如果20世纪曾经是一个各个古老文明辩论如何全面西化和加速现代化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各个开发中国家力图”恢复信心”和奋争知识经济维护生存的世纪。与此同时,也是曾经过度迷信”物质文明”的一些国家渐思恢复”仁本”,和发展软实力或”文武平衡合一”的世纪。中华文明在过去两百年,不仅失去对自己文化的了解和信心,又过度迷信短线操作的”工技文明”,确实走过一段不算短的”晦暗时期”。今天亚洲的各古老文明,从东北亚的日、韩到东南亚及印度大陆都重新站立起来,各个”科技、经贸挂帅”,经济迅速成长。 本文探讨对研究中华经典文学的学者来说,我们也特别要自问,今日研究《诗经》这个三千年的老典籍,其现代意义何在?又有甚么新的方向值得探讨?如何利用新的“知识平台”,来加强“文化纵深”?

《诗经》 诗形 诗韵 经典文学 现代意义

林中明

美国张敬国学基金

国内会议

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

河北承德

中文

154-177

2004-08-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