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底该去哪里?——也论转移模式问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中解放出来,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由此形成的“民工潮”现象及转移障碍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对由此引起的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进行利弊分析。结合西方对人口流动的思想,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历史的经验,我们应该选择以农业內部转移为基础,乡镇企业转移为着眼点,小城镇转移为目标,大中城市和国外劳务输出为补充的基本模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政府应该提供更多有利于该过程的政策:大力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加速乡镇企业发展与兴建中小城镇结合起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与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结合起来.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模式 乡镇企业

饶锦峰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基地班

国内会议

全国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第四届学术研讨会

天津

中文

159-171

200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