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网络虚拟性与青少年网上自我表达——以昆明地区青少年为例

虚拟性是互联网的特征之一。虚拟即非真实,使用互联网的人可以利用互联网的虚拟性进行非真实的自我表达。尽管这种非真实的自我表达有时并非出于恶意或故意,但长期使用互联网,是否会影响网民真实的心理状态,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在其心理发育尚不健全的时期,互联网的虚拟特性是否会影响青少年自我表达的真实性?这一问题也是社会、家长、老师及青少年自己较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据相关调查显示,从上网人数和次数上看,青少年网民在网民这个群体中占有较高比例,尤其是城市青少年。 围绕青少年自我表达的真实性,本次问卷中的问题主要围绕两个子问题展开,即青少年网民在上网聊天和进行网络扮演类游戏时自我表达方面的表现。

网络虚拟性 青少年网民 网上自我表达 互联网 上网聊天

邹松

国内会议

2004中国传播学论坛

上海

中文

219-225

2004-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