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网络情境下“同性恋社区”的话语建构与交流识别

讨论长期以来同性恋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群落,他们与主流社会的隔阂也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近年来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宽容尺度的增加以及文化多元化局面的逐步形成,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正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但内地主流传统媒介对于同性恋行为和现象报道的滞后和“不作为”现况仍未改变。网络媒介的出现,恰好为同性恋族群找到一条相对安全并且自由的表达渠道,因此网络在关注该社会边缘群体上相应地承担了更多责任,作出了更多努力。社会情境下“自我身份隐藏”的压抑和电子媒介传播中形象“缺失”的遗憾,在网络情境中得到了完全释放和高度弥补。它起码在三个方面发挥效用:将同性恋纳入日常报道视野,推动同性恋平权运动的演进,消除市民和主流媒介对他们的歧视心理;协同建立并维系该群体的共文化现象,使其得到共享和传递;形成虚拟范式的网络社区,要求成员敢于“现身”并帮助他们获得自我肯定和社会认同感。

网络媒介 同性恋社区 传统媒介 媒介传播 社会认同感

吴畅畅

国内会议

2004中国传播学论坛

上海

中文

210-218

2004-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