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的新颖与表现的神似--关于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的美学分析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于2003年8月3日晚在北京天坛公园隆重揭晓,主流媒体以“惊艳”、“横空出世”等语言高度赞扬这一作品,认为它是完美无缺的神品。围绕着这一作品,出现了两种很不一致甚至完全对立的声音。这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的民主和审美鉴赏相对性的合理表现,另一方面,双方在发表相关看法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的某种情绪化倾向,影响了对于作为鉴赏对象的“中国印”的较为准确、公允的审美判断。有鉴于上述情况,本文认为从设计美学的角度对这件作品进行深入的阐释,用学理的客观性去淡化那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化看法,可能会有助于对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得出更为公正合理的评价。
北京奥运会 会徽 艺术设计 审美 中国文化
於贤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275-282
2004-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