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型——以南宁市平西村生存方式为例

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是须臾不可分割的两个名词。然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才是乡土中国现代化的惟一出路。城市的扩大,城镇的铺开,改变着土地上千百年来不变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一时间手足无措的农民。土地的失去以及周围的生存环境的变化,使他们不得不对传统的生存方式作出适应性的调整。然而,人对环境的适应并非被动的,人不仅可以适应环境,而且可以改变环境,更可以用自己的文化来创建新的环境。所以环境、人与文化之间存在一种互动、辩证的关系。城市化的过程就表现为农民的生存方式的变迁与文化的整合。 可见,文化是乃是对生态系统适应性的回应,这种适应性回应是通过个人和群体对其生活方式、各种价值观等有普遍性倾向地取舍来完成的。但有一点必须承认,人类无法与生态直接的互动,文化成为一种媒介,而且文化取向并非完全由生态所决定,人在文化创造上有其主观能动的一面。对文化的最终检验标准就是这种文化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生存环境 生产方式 人类文化 城市化过程 生态环境

何月华

国内会议

第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

银川

中文

224-232

2004-05-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