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当代意义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作为政治家,他非常重视国家的治理。他在总结历代统治者治国安邦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吸收先哲“德惟治,否德乱”(《尚书·太甲下》);“唯治乱,在庶官”(《尚书·说命中》)的政治智慧,提出了以德、礼为主,以政、刑为辅的为政之道。 至于孔子官德思想中的“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中庸》)的人治思想;“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思不出其位”(《宪问》)的本位主义等,必须历史地加以分析,不可苛求于前人。
孔子 为政以德 德治思想 论语 官德思想 中庸
陈增辉
上海大学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590-601
2004-04-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