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對話與對質:《大馬詩選》/《赤道形聲》量詞的比较研究

《大马诗选》在1974年出版,《赤道形声》在2000年印行,其间相隔二十六年。艾略特认爲二十年是一个文学周期,写作风格、表现手法、词法句法都会有明显的变化。《大马诗选》出版了二十九年,评论文章共有六篇。第一篇是郭书远的<书评>,第二篇是笔者於1980年代写的前路难寻知己,第三篇是张光达的从《大马诗选》看女诗人的风格趋向,第四篇是叶啸的论马华现代诗的发展,第五篇是张光达的<象徵主义与存在迷思——70年代《大马诗选》的两种读法>。除此之外,还有温任平对叶啸和张光达两篇文章的回应。张光达的切入点是女诗人的风格趋向及从象徵和存在主义这两个角度,提出两种阅读《大马诗选》的方法; 笔者主要是从入选《大马诗选》的诗人是否还继续创作,来探讨马华现代诗的前景,从爲一批诗人的当前表现做一番评估与探测。

《大马诗选》 《赤道形声》 量詞比较 写作风格 词法句法 马华现代诗

謝川成

国内会议

2003年东南亚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加坡

中文

351-373

2003-0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