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文學與社會心理——以新加坡海南作家作品爲例

本文讨论尽管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个人的创作,是自我表现,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全面。没有人会质疑,作家在构思写作时,完全从个人的思维出发,但可不要忘记,作家总会不自觉地受到现实社会的制约与影响。即使他凭一股冲动写出作品的同时,他是不是也想到他爲什麽会宣泄这样的思想感情?他是否会想到这篇作品是爲什麽而作?是否能引起共鸣?抑或是对某个集团喊话?即使他的作品内容与广大社群人民的观点意愿背道而驰,这也是另一种社会心理影响反弹或制约。虽说作品是作家个人的努力结晶,或说是不与众苟同的个人圣经,但他的作品必有人欣赏,必有喜欢者,也必有厌恶者,这就是社会心理的不同反应。就以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或本性来说,古之高则诚《琵琶记》第一(够)开宗明义地说:「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今之高行健说:脆弱的个人,一个作家,孑然一身,面对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以爲这才是文学的本性,事关风化体也好,发出个人的声音也好,总的来说,文学作品是社会现象的産物。

新加坡 海南作家作品 文学作品 社会心理

王永炳

国内会议

2003年东南亚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加坡

中文

329-350

2003-0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