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新華文學的主體性和獨立性——新加坡文學評論與研究生存狀態考察
如果将新加坡的文学评论与研究放在整个世界华文文学范围内来考察,就不难发现:新加坡的文学评论与研究在海外华文文学中所取得的成绩,堪称独树一帜。 这个成绩的取得,和新加坡的华文文学主体性的觉醒有极大的关系。自1945年脱离日军统治後,於1947年末到1948年初,新马华文坛展开了一埸声势浩大的有关「马华文艺」与「侨民文艺」关系的辩论。在这埸论战中,尽管中国派的作家阵容强大,如有郭沫若、夏衍这类大家参与,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氛围均不利於外来的作家,且「儒民文艺」已不符合新加坡在日战後的文学发展潮流,与当时社会政治的发展步伐不合拍,因而在这埸论战中占了上风的本土派,促使不少写作人意识到:南洋文艺应有「洋」的色彩,它不应再是中国文学的延续,或将其看作爲中国文学的一个分支:无论是新华文学还是马华文学,都应具有热带丛林的乡土色彩。
新加坡文学 文学评论 华文文学 南洋文艺 新华文学 乡土色彩
古遠清
国内会议
新加坡
中文
115-129
2003-0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