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明代印象考论
所谓“杨维桢明代印象”,是从明人有关杨维桢的各种传说和评论中得出的。杨维桢病逝于明初洪武三年(1370)五月,明人对他的议论,几乎都在他死后。按理来说,“盖棺论定”,对于已逝之人的评判,应该可以较为客观、公正和肯定。但是事实上,后人对于前人的评判,常常是多变的。借用一句现今人们常说的话“所有的古代史都是当代史”,所以对于古代文人的评判,总也避免不了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莫衷一是的局面,有关杨维桢的评价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 杨铁崖“明代印象”的多样化和矛盾性,首先是由铁崖本人文学作品的多样化、生活方式的多面性导致的,其次则是因为后世评论家出于各种文学的或文化的目的,所作的选择性评判。其中尤须注意的是,宣扬“文化自豪”的江浙文人对于杨铁崖的青睐,促使某些渲染铁崖“风骨”的伪作得以流行,使得杨铁崖的政治地位和文学地位获得大幅度提升,而前者恰恰是后者的基础。
杨维桢 明代印象 评价标准 文学作品
孙小力
上海大学中文系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88-105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