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隐士·才子·山人·名士--明代山林之士的群体变迁及其文化意义

明代文化在总体上可以分为台阁与山林两大系统,在整个社会、政治和文化系统中占有不同的地位。文化的分化是因应着社会、文化的变异而产生的,因而,这两大文化体系便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作为官方意识形态代言人的台阁集团分化为台阁与郎署集团,并出现了郎署超台阁而上的现象;山林之士在不同历史阶段以不同的群体面貌出现:明初是称之为隐士的群体,弘治、正德之际则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才子群体,嘉靖、万历以来是山人群体,而嘉、万以来社会中普遍流行的名士化倾向亦可视作具有山林之士特征的人群。对这一段历史作一个简要的勾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作为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山林之士,并考察这个变化过程中士人的存在形态和士人心态,有助于我们认识明代士人的历史命运和其中所包蕴的文化意义。

明代 山林之士 群体结构 形态分析 文化价值

张德建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国内会议

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天津

中文

33-43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