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半封闭格局的终结与全球化浪潮中的选择

中国是对外开放传统悠久的文明古国。新中国在对外开放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苦的努力。1978年以前,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封锁禁运、中苏交恶和“文革”冲击,中外经济关系有过三次大的曲折,导致总体上处于半封闭状态。1978年开始的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从半封闭状态中摆脱出来,并逐步融入处于一体化进程中的世界经济,从而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首先,对外开放催化了中国的改革进程。其次,对外开放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缩短了现代化的进程。第三,对外开放提高了中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同时,对外开放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消极影响:第一,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不平衡。第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海外资本的涌入对国内原有产业造成了剧烈冲击。第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全面引进,动摇了原有的科技研究开发体系。这些问题有待于解决。经过15年的努力,我国于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有助于促使经济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外部条件,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做出了贡献。加入WTO的后过渡期我们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践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注重于提高本匿公司的生产率和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

对外开放 半封闭状态 多边贸易 经济建设

董志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一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

北京

中文

282-297

2004-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