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心文化对须弥山北朝洞窟的影响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在固原县城(现原州区)西北55千米处。山体海拔约1 800米,属六盘山余脉,山体呈紫红、橙黄色,为新生代早第三纪始新统沉积岩,中粗粒砂状结构,岩质疏松。山中峰峦叠翠,苍松挺拔。石窟开凿在南北长1 800米、东西宽700米的范围内,以洞窟的相对集中性分作八区,由南向北俗称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和黑石沟,共有编号洞窟132个(加上附窟,实际约151个窟)。寺口子河临窟区南界缓缓流过,向东北注入清水河。 本文研究原州的地理位置及民族成分,使其易于接受外来影响,通过将须弥山北朝洞窟与其他处于政治文化中心的石窟比较,可以看到北方政治文化中心平城、洛阳和西北凉州与龟兹,以及南方政治文化中心建康、荆、蜀对它的不同影响。

须弥山石窟 北朝洞窟 中心文化 佛像服饰 南朝文化

陈悦新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

国内会议

2004年世界文化遗产亚洲国际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48-156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