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释“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概念的提出,继承发展并扩大了顾恺之“传神论”的内涵,适应了当时的审美要求和各类创作题材逐步兴起的需要。绘画有无“气韵”是绘画成败的关键,以“气韵”要求绘画代表了中国艺术的进一步自觉和理论的发展成熟。同时,“气韵”亦是“传神论”观念的具体化、精密化。“气韵生动”的境界需要创作中画家主体精神的融人而得以成就,显现于画面的,是艺术家精神与作品精神的完美契合。但不可因此而夸大“气韵生动”含义的特定意义。此时作用于画面的,虽然有画家主体精神的融人,但它却仍然隐藏于作品之中,仍然以所描绘对象的精神显现为主体,仍然属于传神的范畴。本文研究, 一、“气韵生动”的原意,二、后世对“气韵生动”含义的引申和发展,三、“气韵生动”含义产生的思想文化根源,四、“气韵生动”的理论意义与价值。

气韵生动 绘画艺术 思想文化 传神论

吴冬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国内会议

2004年世界文化遗产亚洲国际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36-142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