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刻本《乐府红珊》和《乐府名词》中的魏良辅曲论

1984年5月,台湾学生书局出版了王秋桂主编的《善本戏曲丛刊》一、二、三辑,第二辑中有明万历三十年(1602)秦淮墨客选录的《乐府红珊》,由于没有找到明刻原本,便以大英博物院所藏清嘉庆五年(1800)积秀堂覆刻本予以影印。2002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戏剧类》也影印了积秀堂本《乐府红珊》。本人曾多次细阅,发现书中《乐府红珊凡例二十条》,实际上是最早改成的魏良辅《曲律》。另外,又在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查得明万历本《乐府名词》,发现该书卷首残存的《曲条》,也是魏良辅的《曲律》。这两个本子与《昊献萃雅》等四种本子的文句又有不同,有些文字更接近于《南词引正》,这就为魏良辅曲论文本的演化提供了新材料,值得进一步研究。 经过对魏良辅曲论多种文本的比较,可以得出一个初步认识,那就是作为著名艺师的魏良辅,在昆山、太仓为人拍曲时讲了一连串唱曲的经验之谈,他本人并没有亲自执笔写成曲论定本,而是四方的习曲者随时记录,各取所需,所以有多种不同的口传文本流传各地。经常州人吴昆麓和金坛人曹含斋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校正叙录的本子题名为《南词引正》,也只是笔录,并未刊印。后来辗转传抄(苏州文徵明是传抄者之一),便可能产生各不相同的传本。当时昆曲盛行于全国各地,书坊在辑刊昆曲选集时,往往随意加上标题载于卷首,以供唱曲者参考。
明刻本 《乐府红珊》 《乐府名词 魏良辅 曲论 昆曲
吴新雷
南京大学中文系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770-781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