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情与理的矛盾与困惑--论《型世言》中情理冲突的社会根源

《型世言》是继“三言”、“二拍”之后又一部明代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这部拟话本小说集在佚失四百年后终于又得以彰显于世。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史研究中的空白,而且因其题材广泛,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社会史料价值,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从嘉靖年间以迄崇祯末世的一百多年,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还是思想、哲学和文学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擅变,这一时期不仅是明代历史上而且也是整个中国封建历史上的一个转型时期。可以说,社会历史自此进人了一个动荡与繁荣、死亡与新生并存又交替的历史大变动时期。 《型世言》便是这一社会历史背景与文化思潮影响下的产物,作者一方面以个体意识的张扬和合理人欲的正视表现出对传统价值体系的反叛,同时又不得不用传统的价值体系来匡正由于个体意识的张扬和合理欲望的正视所引起的社会的私欲放纵、人欲横流。而在传统价值体系开始解体,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的时代,矛盾与困惑就成为新旧交替时代的历史必然。因而,晚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与多元共存的意识形态导致了《型世言》中情理交融的矛盾与困惑。

明代 白话小说 《型世言》 情理冲突 价值体系

雷庆锐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国内会议

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天津

中文

705-714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