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游记》的多重阐释空间

《西游记》一问世,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对于小说的主旨、意蕴,却是向无定论,始终是读者、研究者争论的焦点。整部作品亦庄亦谐,漫谈三教,笑论人世百态,诙谐中蕴含着智慧的哲理。小说描写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理佛,应该是宣扬佛教思想的作品,但却充满道家的丹鼎之说;小说颂扬了大闹天宫、反抗皇权的美猴王,也颂扬了收心修性、一心向道的孙行者;小说中的妖魔可恨中不乏可爱,神仙、佛祖可敬中又有可笑之处。多种看似矛盾的要素在小说文本中和谐共存,构成《西游记》意蕴丰富的多重阐释空间。换言之,《西游记》犹如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作品,其中所含蕴的多重主题正是作品巨大的艺术容量的表现。《西游记》文本中沉淀、融会了大量异质的多元文化元素。这种异质共存构成了一种文本的张力,从而使作品具有了被多元阐释的可能性。传统的批评家、研究者长期以来所忽视的正是这一点。

《西游记》 多元文化 文化阐释

冯大建

南开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天津

中文

651-656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