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明清易代之际士人心态的一个视角--毛批《三国》独恶宦官论
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的《三国演义》,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如果注意到毛批《三国》大体评改完成于天崩地解大时代的清初,就会发现,它的意义,要比通常认为的“改进了的古典小说名著”更为复杂:作为生活于文化高度发达、明清之际民族斗争剧烈复杂的江南地域的文化人,毛氏父子对彼时代陵谷变迁无疑充满了深沉的感性体悟和深度理性思考,而这一切,最终又融注于对《三国演义》的评改中。譬如,本文将要分析指出的一点,是在毛批本的《三国演义》中,有相当数量的评改,或隐或显地表现出对宦官的排斥厌憎,在这些文字背后,传达出了十分丰富的时代信息。 毛的相关评改,从表层看,有些是出自对汉末历史状况的理性分析,有些或出于宦寺之中殆无善类的强烈排宦情绪,但从深层来看,无论是理性分析还是排宦情绪,都有更深刻的心理动因,毛在评改中屡屡称说汉亡于宦竖的观点,实即有感有痛于明室汉家天下亡于宦竖,这也正是毛批《三国》尤恶宦官背后的历史蕴含所在。
毛批 《三国演义》 排宦情绪
孙勇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行政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611-618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